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主要表现为排污单位、社会监测机构和运维机构在利益面前违背诚信监测原则,违规操作,故意造假,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公信力。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对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发挥了关键作用。2025年6月23日,生态环境部通报的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揭示了内蒙古乌海市和山东淄博市、德州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突出问题。本文将从两个典型案例入手,深入分析问题本质,并基于此研判未来各级环保督察的关注重点和发展趋势,为企业应对环保督察提供参考。...
近年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创新运用非现场执法监管手段,持续开展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查办一批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超总量排放污染物、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等环境违法案件。
自行监测是排污许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企业生态环境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是支撑证后监管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家实行“一证式”全面排污许可制度,排污许可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暴露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主体责任未压实和自行监测质量监管难度大的问题。
废水在线监测运行中难免出现超标异常,超标异常数据如果由分析仪器测量环节故障引起,多数水质分析仪运行日志可以反应出来,但是有些数据超标异常时,水质分析仪器无故障和报警信息,比如COD测量时水样管抽到异物(悬浮物/污泥等)造成测量数据超标时,悬浮物往往不会触发COD水质分析仪故障或报警,此类测量数据是否判定为超标或异常数据,相关数据的核查和处理需要引起广大在线监测运维人员的关注和重视。以下通过...
生态环境监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污染源日趋复杂、监管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传统依赖人力巡查和分散化管理的模式已难以应对。人工智能(AI)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推动生态环境监管经历一场"技术-流程-范式"的全方位变革。
环保产业正在经历一场"退场潮"Cool weather coming
2018年开始,环保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金融去杠杆的宏观背景下,部分企业债务违约频发,不少企业相继陷入资金链危机,甚至破产重组。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企业被投诉存在环保问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投诉,很多企业往往手足无措,甚至因为应对不当而陷入更大的麻烦。那么,当你的企业被投诉举报后,该如何应对才能化险为夷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